首页 > 生活百科 >

后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2025-11-10 15:40:24

问题描述:

后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在线等,求大佬翻我牌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0 15:40:24

后赤壁赋理解性默写】《后赤壁赋》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为“赤壁二赋”,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本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悟,以及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后赤壁赋》的内容,以下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性默写总结,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便于记忆和复习。

一、理解性默写要点总结

题目 原文句子 理解与赏析
1. 描写夜游赤壁时的景色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交代时间、地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2. 写江水浩渺、月光如银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江水、山岩、月色交融的壮丽景象。
3. 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美景难留的感慨。
4. 写登高望远的感受 “披襟当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展现了作者开阔的心胸和对天地万物的敬畏。
5. 表达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用比喻表达人在宇宙中的渺小,感叹人生的短暂。
6. 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超脱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体现苏轼对时间与变化的哲学思考。
7. 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描绘出宴饮后的欢愉与自然的和谐。
8. 表达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再次强调个体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引发深思。
9. 写夜半梦醒、心境转变 “梦觉而起,起而歌曰:‘月明之夜,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表现作者从梦境中醒来,心境趋于平静与释然。
10. 总结全文情感基调 “呜呼!余虽不能学庄生之逍遥,然心知其趣。” 表达作者虽无法完全超脱尘世,但内心仍向往自由与淡泊。

二、学习建议

1. 多读多背:理解性默写需要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基础上,建议反复诵读,增强语感。

2. 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时,应结合前后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3. 积累关键词:如“寄蜉蝣”、“渺沧海”等词语,有助于提升文学素养和答题能力。

4. 结合写作练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有助于加深理解与记忆。

后赤壁赋理解性默写不仅是对古文的背诵训练,更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入体会。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的梳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高效地掌握文本内容,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