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工会经费应该怎么算】工会经费的计算是企业依法设立工会组织后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工会经费的来源、计提比例及使用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将从法律依据、计算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十条规定:
> “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经费。”
此外,《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也对工会经费的使用进行了规范。
二、工会经费的计算方式
工会经费的计算基于企业“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具体包括:
- 基本工资
- 奖金
- 津贴补贴
- 加班工资
- 其他与职工工作相关的报酬
计算公式:
```
工会经费 = 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 2%
```
> 注:这里的“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月度)支付给所有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不包括社保、公积金等非工资性支出。
三、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
工会经费主要用于维护职工权益、开展工会活动、改善职工福利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使用范围 | 说明 | 
| 职工教育 | 包括培训、学习资料、讲座等 | 
| 文体活动 | 如运动会、文艺演出、节日庆祝等 | 
| 困难补助 | 对困难职工的慰问和帮扶 | 
| 工会办公 | 工会日常运作费用,如办公用品、设备等 | 
| 法律援助 | 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支持等服务 | 
| 会员活动 | 如工会会员日、健康体检等 | 
四、注意事项
1. 按时足额拨缴:企业应按月或按季向工会拨缴经费,不得拖欠。
2. 专款专用:工会经费应专门用于工会相关事务,不得挪作他用。
3. 接受监督: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应定期向会员公开,接受审计和监督。
五、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十条 | 
| 计算基数 | 全体职工工资总额 | 
| 计算比例 | 工资总额的2% | 
| 计算公式 | 工会经费 = 工资总额 × 2% | 
| 使用范围 | 教育、文体、困难补助、办公、法律援助、会员活动等 | 
| 注意事项 | 按时拨缴、专款专用、接受监督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工会经费的计算和使用均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要求。企业应依法履行责任,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