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拨山兮气盖世】“力拨山兮气盖世”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首楚歌,是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作的《垓下歌》中的名句。这句诗气势磅礴,展现了项羽当年的英雄气概与悲壮情怀。它不仅表达了项羽对自身力量和威势的自信,也流露出他面对失败时的无奈与悲凉。
一、诗句解析
| 词语 | 含义 | 表达情感 |
| 力拨山 | 拔起大山的力量,形容力量巨大 | 威猛、霸气 |
| 兮 | 古代文言助词,相当于“啊” | 增强语气 |
| 气盖世 | 气势能压倒世间一切 | 自信、豪迈 |
| 汉兵已略地 | 汉军已经占领了土地 | 现实困境 |
| 诸侯不与我 | 诸侯不再支持自己 | 孤立无援 |
整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力量可以拔起大山,气势可以压倒天下,但汉军已经攻占了我们的土地,诸侯也不再支持我。”这句话既表现了项羽昔日的英勇,也揭示了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二、历史背景
项羽是秦末著名的军事将领,出身贵族,勇猛善战,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成为反秦联军的领袖。然而,他在政治上缺乏远见,未能妥善处理与其他诸侯的关系,最终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击败,被困于垓下。
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中,项羽写下这首《垓下歌》,表达了他的心绪。此诗虽短,却极具感染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文化影响
| 方面 | 影响 |
| 文学 | 成为后世描写英雄悲剧的经典诗句 |
| 艺术 | 多次被用于绘画、戏剧、影视等艺术创作 |
| 哲学 | 反映了力量与命运之间的矛盾 |
| 语言 | “力拔山兮气盖世”常被引用以形容英雄气概 |
四、总结
“力拨山兮气盖世”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一种英雄主义的悲壮,也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虽然项羽最终失败,但他那种敢于挑战、不甘屈服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 作者 | 项羽(据传) |
| 主题 | 英雄气概与悲剧命运 |
| 情感基调 | 雄浑中带有悲凉 |
| 文化意义 | 中国文学与历史的重要符号 |
通过这一句诗,我们不仅看到了项羽的个人魅力,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复杂。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英雄,不只是胜利者,更是敢于直面失败、坚持自我信念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