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田园牧童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与童趣的和谐之美。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一生才华横溢,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斐然,还在散文、诗歌理论等方面有诸多建树。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情感表达和生活情趣,深受后世喜爱。
《所见》一诗虽短,但意境深远。诗中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田野间骑着黄牛,边走边唱,歌声回荡在树林之间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需要注意的是,“牧童骑黄牛”这一句并非出自古诗,而是袁枚在《所见》中的原创诗句。因此,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诗,而是清代文人对自然生活的一种艺术再现。
在现代,这首诗常被用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用来引导孩子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它也成为了许多书法作品和绘画创作的灵感来源,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牧童骑黄牛》出自清代诗人袁枚之手,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忽视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