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

2025-08-20 18:49:01

问题描述: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求大佬施舍一个解决方案,感激不尽!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0 18:49:01

石钟山记原文及翻译】《石钟山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通过作者实地考察石钟山的经过,探讨了“钟声”产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注重实践、不盲从古书的观点。这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

《石钟山记》以作者游览石钟山为线索,叙述了他与儿子苏迈一同前往考察石钟山的过程。文章开头提到古人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种种猜测,如“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但苏轼并不满足于前人的说法,而是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他发现山下有石穴,水流冲击石壁发出声音,这种声音与“钟声”相似。由此,他得出结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并非因为山形像钟,而是因为水石相击发出的声音类似钟鸣。文章最后强调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治学态度,体现了苏轼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水经》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郦道元认为山下靠近深潭,微风吹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撞击,声音像洪亮的钟声。
是说也,人常疑之。 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
余方心动欲往,会天雨,舟行适至。 我正想动身去考察,恰好天下雨,船正好到达那里。
余告之曰:“吾尝闻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告诉他说:“我曾听说,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就灵。”
夫人之有志,不在于力,而在乎志。 一个人有所追求,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是否有志向。
于是余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于是我和客人饮酒非常高兴,拍打着船舷唱起歌来。
寂然,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安静下来,感到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久留,于是记录下来便离开了。

三、文章特点

1. 结构清晰:文章以“问—考—论”为主线,层层递进。

2. 语言生动:描写细致,富有画面感。

3. 思想深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反对空谈。

4. 哲理丰富:借景抒情,寓理于景。

四、结语

《石钟山记》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学习和研究要结合实际,不能仅凭想象或旧书的记载。苏轼的求实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