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十法和破十法的区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平十法”和“破十法”是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这两种方法虽然都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与分解,但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操作方式有所不同。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对比。
一、概念总结
1. 平十法:
平十法主要用于解决“20以内进位加法”的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像“9+5”、“8+6”这样的题目时,通过将其中一个加数拆分成一个能凑成10的数,从而简化计算过程。其核心思想是“凑十”,即把一个数拆成10和另一个数,再进行相加。
2. 破十法:
破十法主要用于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问题,如“13-5”、“17-8”等。它的基本思路是先将被减数拆分成10和另一个数,然后从10中减去减数,最后再加上剩下的部分,从而完成减法运算。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平十法 | 破十法 |
适用题型 | 进位加法(如:9+5) | 退位减法(如:13-5) |
核心思想 | 凑成10,再加余数 | 拆成10,再减去减数 |
操作步骤 | 1. 将一个加数拆成10和另一数; 2. 把10和另一数相加 | 1. 将被减数拆成10和另一数; 2. 从10中减去减数; 3. 再加上剩下的数 |
举例说明 | 9+5 = 9+1+4 = 10+4 = 14 | 13-5 = 10+3-5 = 5+3 = 8 |
适用年级 | 一年级下学期 | 一年级下学期 |
学习目的 | 建立“凑十”思维,提高口算能力 | 理解“拆分”与“退位”概念,提升减法能力 |
三、总结
平十法和破十法都是基于“10”的数感训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灵活运用能力。虽然两者都涉及拆分与组合,但平十法侧重于加法中的“凑十”技巧,而破十法则用于减法中的“拆10”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题目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