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厚德载物”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能够承载重任。它出自《周易·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人格修养的重视。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厚德载物”的出处及其上下文,以下是对该句子的总结与表格展示:
一、
“厚德载物”是《周易·象传》中的一句话,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这两句话分别从“天”与“地”的自然规律出发,引申到君子应具备的两种重要品质:一是不断自我提升、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二是以宽厚的德行包容万物、承担重任(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强调的是内在的道德力量和包容精神,是中华文化中对理想人格的重要描述之一。
二、相关句子对照表
| 原文句子 | 出处 | 含义说明 |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象传》 | 天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效法天,不断自我完善,奋发向上。 |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周易·象传》 | 地势柔顺宽广,君子应效法地,以深厚的德行包容万物,承担重任。 |
| 厚德载物 | 《周易·象传》 | 强调以宽厚的德行承载一切,体现一种包容、责任与坚韧的精神。 |
三、延伸理解
“厚德载物”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常被用于形容一个国家、组织或文化所具有的包容力和承载力。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以德服人、以诚待人,从而实现更大的发展与和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厚德载物”虽简短,却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理解其上下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哲学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