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天下之大”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苟以天下之大,而不能容一夫,是吾德之薄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凭借天下如此广阔之地,却不能容纳一个普通人,那就是我的德行不够。这句话强调了胸怀宽广、包容万物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治理国家或管理团队时,更应具备这种精神。
一、
“苟以天下之大”这一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了在面对广阔世界时,人应当具备包容和理解的能力。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社会治理,都需要有“容人之量”。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智慧体现。通过包容与理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稳定。
二、核心观点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原文 | 苟以天下之大,而不能容一夫,是吾德之薄也 |
| 含义 | 在广阔的天地间,不应排斥任何人,应具备包容之心 |
| 引申意义 | 强调宽容、仁爱、德行的重要性 |
| 应用领域 | 个人修养、社会治理、团队管理 |
| 现代启示 | 鼓励开放心态,尊重差异,促进和谐 |
| 对比思考 | 与“以邻为壑”形成对比,倡导合作而非对立 |
三、延伸思考
“苟以天下之大”不仅是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个体的提醒。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多元的价值观。如何在保持自我立场的同时,又能接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拒绝他人,而是懂得如何在不同中寻找共鸣,在冲突中寻求共识。正如古人所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心胸开阔,才能走得更远。
四、结语
“苟以天下之大”是一句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古语。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广阔的世界时,不要因一时的偏见或狭隘而失去包容之心。唯有以宽广的心态去接纳他人,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