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孟轲母原文及翻译】《邹孟轲母》是记载孟子母亲教育孟子的典故,体现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母亲的智慧与坚韧,也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
《邹孟轲母》主要讲述了孟子幼年时,其母为了给他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迁住所,最终选择在学堂附近定居。此外,还讲述了孟母通过“断机教子”的方式,引导孟子珍惜学习机会,培养其勤奋好学的精神。
这些故事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典范,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邹孟轲之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其母曰:“此非君子所居。” | 孟轲的母亲,名叫孟母。她家靠近墓地。孟子小时候喜欢玩丧葬的游戏,模仿人们埋葬死人。孟母说:“这不是君子应该居住的地方。” |
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其母又曰:“此非君子所居。” | 于是他们搬到了集市旁边。孟子玩耍时模仿商人的叫卖。孟母又说:“这也不是君子应该居住的地方。” |
乃迁于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此真君子之所居也。” | 于是他们又搬到学校旁边。孟子玩耍时模仿祭祀的礼仪,行礼、进退有序。孟母说:“这才是君子应该居住的地方。” |
孟子既长,学成而大有成就。其母之教,可谓贤矣。 | 孟子长大后,学业有成,成就非凡。孟母的教导,可以说是非常贤德的。 |
孟子少时,诵,其母问曰:“诵何?”曰:“《诗》也。”母曰:“吾闻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孟子小时候读书时,他的母亲问他:“读什么书?”他说:“《诗经》。”母亲说:“我听说,《诗》是表达内心志向的,心中有志,说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中激荡,就会用言语表达;言语不足以表达,就会叹息;叹息还不够,就会歌唱;歌唱还不够,就会手舞足蹈。” |
三、结语
《邹孟轲母》不仅是关于孟子成长的故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母教”精神的代表。孟母以她的智慧和远见,为孟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了他的一生。这种家庭教育的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下一代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