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犯是什么】在刑法理论中,“结果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理解“结果犯”的定义、特征及与其他犯罪类型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刑法的适用逻辑和司法实践。
一、
“结果犯”是指以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构成要件的犯罪类型。也就是说,只有当法律所规定的某种严重后果实际发生时,该行为才构成犯罪。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则不构成该种犯罪。这种犯罪强调的是“结果”对犯罪成立的重要性。
与之相对的是“行为犯”,即只要实施了某种行为,无论是否造成实际损害,都可能构成犯罪。此外,还有“危险犯”,即只要行为具有导致严重后果的危险性,即使未实际发生结果,也构成犯罪。
因此,结果犯的关键在于:结果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而非仅仅是一种可能发生的后果。
二、表格对比
| 概念 | 定义 | 是否要求实际结果发生 | 典型案例 |
| 结果犯 | 必须发生特定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 | 是 |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
| 行为犯 | 实施行为即构成犯罪,无需结果 | 否 | 侮辱罪、非法经营罪 |
| 危险犯 | 行为具有导致严重后果的危险性即可定罪 | 否 | 放火罪、爆炸罪 |
三、结语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属于“结果犯”,需要结合具体法律条文和案件事实进行分析。了解“结果犯”的性质,不仅有助于准确适用法律,也能避免对行为人的不当追究。对于法律学习者或实务工作者而言,掌握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