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汉代至隋唐时期实行的一种选官制度,主要通过地方官员推荐有德行、才能或特殊技能的人才,经朝廷考核后任命为官。它强调“以德取人”和“以能用人”,是科举制之前最重要的选官方式之一。
一、
察举制是一种由地方官员根据个人品德、才能和功绩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旨在选拔贤能之士进入仕途。其核心在于“举荐”与“考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德才兼备”的重视。这一制度在汉代确立并逐步完善,虽有弊端,但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汉代至隋唐时期实行的一种选官制度,通过地方官员推荐人才,经朝廷考核后任用。 |
| 起源时间 | 汉代(公元前2世纪) |
| 推行者 | 汉武帝时期开始系统推行 |
| 选拔方式 | 地方官员推荐(如孝廉、茂才等科目) |
| 选拔标准 | 德行、才能、功绩为主,注重品德与能力 |
| 考试形式 | 无统一考试,多为推荐后由朝廷考察 |
| 代表性科目 | 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明经、秀才等 |
| 制度特点 | 重推荐、轻考试;强调德行与才能并重 |
| 历史地位 | 是科举制之前的主流选官制度,影响深远 |
| 优缺点 | 优点:重视人才的实际能力;缺点:易受地方官员主观影响,存在腐败风险 |
三、一句话概括
察举制是古代中国通过地方推荐与朝廷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官吏的制度,以德才兼备为选拔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