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域代码是什么】行政区域代码是用于标识中国各级行政区划的一种数字编码系统,主要用于统计、行政管理、信息处理等场景。它由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共同制定,具有唯一性和规范性,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的行政层级和归属关系。
以下是关于行政区域代码的简要总结:
一、行政区域代码的基本概念
行政区域代码通常由六位或十二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省级行政区(如“11”表示北京市),中间两位代表地级市(如“01”表示北京市辖区),后两位代表县级行政区(如“01”表示东城区)。在更详细的划分中,还会包含乡镇级代码。
二、行政区域代码的作用
| 作用 | 说明 |
| 统计数据分类 | 用于区分不同地区的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 |
| 行政管理 | 方便政府进行行政区划管理和政策实施 |
| 信息系统对接 | 在信息化系统中作为数据标识符使用 |
| 地理定位 | 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实现精准定位 |
三、行政区域代码的结构示例
| 代码位数 | 说明 | 示例 |
| 6位 | 省级+地级+县级 | 110101(北京市东城区) |
| 12位 | 增加乡镇级代码 | 110101001001(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 |
四、行政区域代码的更新与维护
行政区域代码会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而变化,例如撤县设区、合并乡镇等情况。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定期更新代码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五、如何查询行政区域代码?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
- 国家统计局官网
- 民政部发布的行政区划代码目录
- 地方统计局或民政局网站
- 第三方地图或数据服务平台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行政区域代码是现代行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了基础支持。了解并正确使用行政区域代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行政和统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