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古代员外是什么身份

2025-11-04 23:08:46

问题描述:

古代员外是什么身份,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4 23:08:46

古代员外是什么身份】在古代中国,"员外"是一个常见的官职名称,尤其在唐宋时期较为普遍。随着历史的发展,"员外"的含义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古代员外是什么身份”,以下将从定义、职责、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

一、

“员外”原意为“员外之列”,即不在编制内的官员,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官职名称。在唐代,“员外郎”是尚书省六部中各司的副长官,品级较低,但具有一定的实权。到了宋代,“员外”一词开始泛化,不仅指官职,还常用于称呼地方上的富户或乡绅,尤其是那些没有正式官职却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随着时间推移,“员外”逐渐成为一种尊称,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民间常用“员外”来称呼有钱有势的商人或地主,带有褒义色彩。因此,“员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二、表格:古代“员外”的身份与演变

时期 官职名称 含义 职责 地位 民间用法
唐代 员外郎 尚书省六部下属各司的副长官 协助正官处理事务 中下级官员 无广泛民间用法
宋代 员外 官职名称,后泛化为对非正式官员的称呼 部分负责具体事务 低级官员或候补官员 开始用于称呼富户
明清 员外 无实际官职,多为荣誉称号或民间称呼 无固定职责 无官职,但受尊重 常用于称呼有钱人或乡绅
现代 员外 无官方意义,多为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称呼 无实际职能 无现实意义 用于文学形象或幽默称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代员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和身份。最初是官职名,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甚至成为民间对富人的尊称。理解“员外”的历史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