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无家别原文及翻译无家别原文及翻译】一、
杜甫的《无家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属于“三吏”、“三别”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一个失去家庭、被迫服役的士兵的视角,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结构紧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它不仅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史”的写实风格,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与人民生活的深刻关注。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 天宝年间之后,家园荒芜,只有杂草丛生。 |
| 我里近来人,生女多不举。 | 我村中近年来的人,生下女孩大多不养。 |
| 生女有所归,不如生男好。 | 生个女儿不如生个儿子好。 |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你没看见,青海边,自古以来的白骨无人收拾。 |
|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新死的鬼魂怨恨,旧死的鬼魂哭泣,天阴雨湿,声音凄厉。 |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官吏喊叫多么凶狠!老妇哭泣多么悲苦! |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听老妇上前说: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 |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活着的只能苟且偷生,死去的永远结束了! |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 屋子里再没有别人,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衣。 | 孙子的母亲还没离开,进出没有完整的衣服。 |
|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 县官急着催租,租税从哪里来? |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老妇虽然年老体弱,请求跟随官吏回营。 |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急着去河阳服役,还能准备早饭。 |
三、作品分析
《无家别》通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遭遇,揭示了战争对百姓生活造成的毁灭性打击。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沉重的情感。诗人借老妇之口,道出了“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无奈与悲凉。
这首诗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它体现了诗人“诗史”的写作理念,也展示了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关怀。
四、结语
《无家别》以其真实感人的描写,成为杜甫诗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苦难,也提醒后人珍惜和平、关爱生命。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更加理解历史与人性之间的深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