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膝下成语的意思】“承欢膝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孝子之养亲,忧思而弗敢言,心事而弗敢道,惟恐不称其志,不副其望。故曰:‘承欢膝下,甘旨以奉。’”意思是子女在父母身边侍奉、孝顺父母,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与关怀。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陪伴。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承欢膝下 |
拼音 | chéng huān xī xià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表示孝顺和陪伴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
近义词 | 孝顺父母、侍奉双亲 |
反义词 | 不孝不义、背弃父母 |
二、使用场景
“承欢膝下”多用于描述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情景,常见于文学作品、家庭伦理类文章或正式场合中,表达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孝道的推崇。
例如:
- “他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放弃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只为能承欢膝下。”
- “古代文人常以‘承欢膝下’为人生一大乐事。”
三、文化内涵
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孝是立身之本,是维系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承欢膝下”不仅是行为上的陪伴,更是情感上的依赖与尊重。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因工作、学习等原因无法常伴父母左右,但“承欢膝下”的精神依然值得提倡,提醒人们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四、总结
“承欢膝下”是一个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成语,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陪伴。它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也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忽视亲情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