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白衣渡江的典故】“吕蒙白衣渡江”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典故,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在赤壁之战后,巧妙利用计谋,成功夺取荆州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吕蒙的智勇双全,也反映了三国时期各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典故总结
背景:
赤壁之战后,刘备借得荆州,孙权多次索要未果。曹操统一北方后,意图南下,与孙刘形成对峙局面。此时,关羽镇守荆州,态度傲慢,轻视东吴。
经过:
吕蒙提出“白衣渡江”的计策,即伪装成商船,身穿白衣,秘密渡江,趁关羽不备,突袭荆州。同时,他暗中联络蜀汉内部,瓦解其防线。最终,吕蒙成功夺取荆州,擒杀关羽,使东吴在荆州站稳脚跟。
结果:
此战使东吴势力大增,为后来孙权称帝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导致了蜀汉与东吴关系恶化,为后来的夷陵之战埋下伏笔。
影响:
“白衣渡江”成为历史上以智取胜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吕蒙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二、关键人物与事件对比表
| 人物 | 身份 | 行动 | 目的 | 结果 |
| 吕蒙 | 东吴将领 | 提出“白衣渡江”计策,伪装商船偷袭荆州 | 夺取荆州,削弱蜀汉 | 成功夺取荆州,擒杀关羽 |
| 关羽 | 蜀汉将领 | 镇守荆州,轻敌大意 | 保卫蜀汉领土 | 被吕蒙突袭,兵败被俘 |
| 孙权 | 东吴君主 | 支持吕蒙行动 | 扩张东吴势力 | 成功夺取荆州,增强国力 |
| 刘备 | 蜀汉君主 | 未及时支援关羽 | 维护蜀汉利益 | 失去荆州,引发夷陵之战 |
三、典故意义
“吕蒙白衣渡江”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策略与心理战的结合。它展示了古代战争中情报、伪装、时机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三国时期各势力之间的微妙平衡与激烈竞争。
这一典故在后世常被引用,用以形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思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