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在古文中什么意思】“凌”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古文中有多种含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本文将对“凌”在古文中的常见意思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不同用法。
一、
“凌”字在古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超越、高过:表示超过、高过某人或某物,常用于形容地位、能力或气势的超越。
2. 侵犯、欺压:指对他人进行侵害或压迫,带有负面意义。
3. 凌驾、居高临下:指处于高处或高位,有支配之意。
4. 寒冷、冰凉:有时也用来形容天气或环境的寒冷。
5. 通“陵”,指山陵:在某些情况下,“凌”可通“陵”,表示山丘、陵墓等。
这些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各有侧重,理解时需结合具体句子和上下文。
二、表格展示
| 汉字 | 古文含义 | 例句(出处) | 解释说明 |
| 凌 | 超越、高过 | 《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注:此处“凌”为“高于”之意) | 表示超过、高于其他事物或人 |
| 凌 | 侵犯、欺压 | 《左传·僖公十五年》:“秦穆公伐晋,战于韩原,晋师败绩,秦获晋惠公而归之。晋人耻之,曰:‘吾君之不德也,不能以仁义服人,而反被凌辱。’” | 表示对他人的侵害或压迫 |
| 凌 | 凌驾、居高临下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曰:‘此沛公之鹰犬耳,不足与谋大事!’遂欲击沛公,张良谏曰:‘不可,今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愿大王勿疑。’”(注:此处“凌”可引申为居高临下) | 表示处于高位或优势地位 |
| 凌 | 寒冷、冰凉 | 《楚辞·九章》:“寒风起兮水激扬,木叶落兮露沾裳。”(注:部分版本中“凌”可作“寒”解) | 用于描述天气或环境的寒冷状态 |
| 凌 | 通“陵”,山陵 | 《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流,入于海。”(注:“凌”有时通“陵”) | 指山丘、陵墓等地理名词 |
三、结语
“凌”在古文中含义丰富,既有正面的“超越、高过”,也有负面的“侵犯、欺压”,还有自然属性的“寒冷”以及地理意义的“山陵”。理解“凌”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文章背景和上下文语境。掌握这些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