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是怎样的】在企业会计实务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其中,权益法适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情况。本文将从定义、适用条件、核算原则、会计处理流程等方面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
一、权益法的定义
权益法是指投资企业在持有被投资单位股权期间,按照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相应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二、适用条件
权益法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
| 条件 | 说明 |
| 具有重大影响 | 投资方能够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但不具有控制权 |
| 共同控制 | 与另一方或多方共同控制被投资单位 |
| 联营企业 | 投资方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存在联营关系 |
三、核算原则
1. 初始计量:以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 后续计量:根据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按持股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3. 其他综合收益:如被投资单位有其他综合收益(如外币折算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投资方也应按比例确认。
4. 现金股利:收到现金股利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确认投资收益。
四、会计处理流程
| 步骤 | 内容 |
| 1 | 初始投资时,按取得成本入账 |
| 2 | 每期末,根据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按比例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
| 3 | 若被投资单位发生其他综合收益,按比例确认 |
| 4 | 收到现金股利时,冲减投资成本 |
| 5 |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 |
五、权益法与成本法的区别
| 项目 | 权益法 | 成本法 |
| 核算基础 | 按持股比例调整投资账面价值 | 按初始成本入账,一般不调整 |
| 投资收益确认 | 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确认 | 只在收到现金股利时确认 |
| 适用范围 | 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 | 不具控制或重大影响 |
| 处置时处理 | 按账面价值结转 | 按实际收到金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损益 |
六、示例说明(简化)
假设A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份,采用权益法核算。B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元,则A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100万 × 30% = 30万元
同时,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增加30万元。
若B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0万元,则A公司收到的股利为:
20万 × 30% = 6万元
此时,A公司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6万元,不确认投资收益。
七、注意事项
- 权益法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具有重大影响。
- 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致,必要时进行调整。
- 若被投资单位连续亏损,可能需要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适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情形。该方法强调投资方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权益联动,通过调整投资账面价值反映其真实价值变化。相比成本法,权益法更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要求,但也对企业的财务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