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法中规定禁用的词汇有哪些】在广告宣传过程中,使用不当的词汇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还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带来法律风险。为了帮助广告从业者更好地规避风险,本文将对广告法中明确规定的禁用词汇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和理解。
一、广告法中常见的禁用词汇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相关法规,广告中不得使用以下类型的词汇或表述:
1. 绝对化用语:如“最”、“第一”、“顶级”等,容易引发不实宣传。
2. 涉及医疗效果的词汇:如“治愈”、“根治”、“疗效”等,适用于药品、医疗器械类广告。
3. 涉及教育成果的词汇:如“保证通过”、“提高成绩”等,适用于教育培训类广告。
4. 涉及投资回报的词汇:如“高收益”、“稳赚不赔”等,适用于金融类广告。
5. 涉及社会公序良俗的词汇:如“歧视”、“侮辱”等,不得用于广告内容中。
6. 未经证实的认证、奖项类词汇:如“国家认证”、“国际大奖”等,需有合法依据。
7. 虚假比较类词汇:如“比其他品牌更好”、“行业领先”等,需提供真实数据支持。
二、常见禁用词汇一览表
| 禁用类别 | 禁用词汇示例 |
| 绝对化用语 | 最、第一、顶级、最佳、最先进、唯一、最安全、最高级 |
| 医疗相关 | 治愈、根治、疗效、药到病除、包治、康复 |
| 教育相关 | 保证通过、提高成绩、考试必过、升学率 |
| 投资相关 | 高收益、稳赚不赔、零风险、保本保息 |
| 社会公序良俗 | 歧视、侮辱、低俗、色情、暴力 |
| 认证与奖项 | 国家认证、国际大奖、权威机构推荐(无依据) |
| 虚假比较 | 比其他品牌好、行业领先、用户最多 |
三、注意事项
- 广告发布者应结合自身产品类型,准确识别适用的禁用词汇。
- 对于不确定的词汇,建议咨询专业法律顾问或参考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指导文件。
- 在实际操作中,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起误解或夸大事实的表述。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广告法中对禁用词汇的规范要求,有助于企业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市场推广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