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荣施炙的译文】“顾荣施炙”出自《世说新语·任诞》,讲述的是东晋名士顾荣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厨师端着烤肉(炙)经过,出于怜悯之心,将自己的一份烤肉分给厨师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短,却蕴含深刻的人文关怀与道德精神。
一、
顾荣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清高自持著称。有一次,他在朋友家中做客,席间有人送来烤肉。顾荣注意到端肉的厨师面有饥色,便将自己的一份烤肉送给了他。这一举动虽然微小,但却体现了顾荣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尊重。后来,当顾荣遭遇困境时,那位曾被他施舍的厨师也回报了他,帮助他渡过难关。这说明善行终有善报,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可以跨越阶层和身份。
二、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饥色。 |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邀参加一次宴会,发现端烤肉的人脸色饥饿。 |
| 因辍己之膳,以与之。 | 于是他停止自己吃饭,把食物分给那个人。 |
| 后遭乱,得免于难。 | 后来遇到战乱,他因此得以幸免于难。 |
| 其人感德,潜而报之。 | 那个人心怀感激,暗中报答了他。 |
三、启示与思考
“顾荣施炙”虽然只是一个简短的小故事,但它传递出一种深刻的做人道理:一个人的善良行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他人,甚至在未来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这种“善有善报”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真正的高贵不在于地位或财富,而在于内心的仁爱与对他人的关怀。顾荣的行为,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结语
“顾荣施炙”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忽视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一个小小的善举,可能就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