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全文及译文】“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史记·周本纪》。这个故事讲述了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悲剧。它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也成为了后世警示统治者诚信与责任的重要典故。
一、原文节选
> 周幽王嬖(bì)爱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之法,终弗笑。幽王乃曰:“有能为我笑者,赐千金。”人莫之能。于是,幽王与褒姒登骊山,以烽燧大鼓,诸侯闻之而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数举烽火。其后,犬戎(róng)攻幽王,幽王举烽燧,诸侯莫至。幽王死于骊山之下,西周亡。
二、译文
周幽王非常宠爱褒姒,但褒姒不喜欢笑。为了让她笑,周幽王想尽各种办法,但始终没有成功。于是,他下令说:“谁能让我宠爱的褒姒笑,赏赐千金。”没有人能够做到。后来,周幽王带着褒姒登上骊山,点燃了烽火台,敲响了战鼓。诸侯们听到消息后纷纷赶来,但发现并没有敌人入侵,结果空跑一趟。褒姒终于笑了,周幽王非常高兴,多次点燃烽火。然而,当真正的敌人——犬戎来攻打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却不再相信,没有前来救援。最终,周幽王在骊山下被杀,西周也因此灭亡。
三、与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史记·周本纪》 |
| 人物 | 周幽王、褒姒、诸侯、犬戎 |
| 核心事件 | 烽火戏诸侯 |
| 主要情节 |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诱使诸侯上当;最终犬戎入侵时,诸侯不再相信烽火,导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
| 寓意 | 警示统治者应以诚信为本,不可因私欲而失信于民。 |
| 历史影响 | 成为后世讽刺昏君误国的经典案例,也反映出古代通信制度和信任体系的重要性。 |
四、结语
“烽火戏诸侯”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更是对权力滥用和失信行为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位,诚信与责任感都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基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道德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