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分多少个州】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行政区划在继承西汉的基础上有所调整。东汉时期的“州”是当时重要的地方行政单位,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州”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省级行政区,而是中央派出的监察区,后来逐渐演变为实际的行政区。
东汉时期,全国大致分为十三个州,这十三州分别是: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和交州。这些州的设置在不同时期略有变化,但总体上保持了这一基本格局。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东汉时期的州分布情况,以下是一份简要总结及表格:
一、东汉十三州概述
1. 司隶校尉部:位于今河南、陕西一带,是东汉的核心地区,负责京畿地区的监察。
2. 豫州:包括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等地。
3. 兖州:主要在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
4. 青州:位于今山东半岛一带。
5. 徐州:涵盖今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及山东南部。
6. 荆州:范围较广,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部分地区。
7. 扬州:主要包括今江苏南部、安徽东南部、浙江、福建等地。
8. 益州:位于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一带。
9. 凉州:覆盖今甘肃、宁夏、青海东部及新疆东部。
10. 并州:包括今山西及河北西北部。
11. 冀州:主要在今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
12. 幽州:位于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及辽宁部分地区。
13. 交州:管辖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
二、东汉十三州一览表
| 州名 | 所属区域(大致) | 备注 |
| 司隶校尉部 | 河南、陕西一带 | 中央直属监察区 |
| 豫州 | 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 历史文化重地 |
| 兖州 | 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 | 古代重要农业区 |
| 青州 | 山东半岛 | 海岸线较长 |
| 徐州 | 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山东南部 | 水陆交通要道 |
| 荆州 | 湖北、湖南、江西部分 | 战略地位重要 |
| 扬州 | 江苏南部、安徽东南、浙江、福建 | 经济发达地区 |
| 益州 |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 地形复杂,资源丰富 |
| 凉州 | 甘肃、宁夏、青海东部、新疆东部 | 边疆地区,多民族聚居 |
| 并州 | 山西、河北西北部 | 军事要地 |
| 冀州 | 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 | 政治中心之一 |
| 幽州 | 北京、天津、河北北部、辽宁 | 北方边防重镇 |
| 交州 | 广东、广西、越南北部 | 南方沿海,对外贸易活跃 |
三、总结
东汉时期全国共设十三个州,这些州在地理分布上涵盖了当时中国的主要区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行政体系。虽然“州”在初期主要是监察机构,但在东汉后期逐渐发展为实际的地方行政单位,对后世的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影响。了解东汉的州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与地理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