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的成语有什么】“屈”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在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弯曲”、“委屈”、“屈服”等含义。在成语中,“屈”字也常常出现,形成许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屈”相关的成语,以下是对“屈”的成语进行的整理和总结。
一、常见“屈”字成语总结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用法 |
屈指可数 | 形容数量很少,可以扳着手指头数过来 | 《后汉书·王符传》 |
屈打成招 | 指用酷刑逼迫人认罪 | 《元典章·刑部·禁囚》 |
屈尊降贵 | 指降低身份,与下层人士交往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屈节辱命 | 指丧失气节,辜负使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屈己待人 | 指自己委屈自己,以礼对待他人 | 《后汉书·王符传》 |
屈原投江 | 指爱国诗人屈原因国破家亡而投江自尽 | 《史记·屈原列传》 |
屈尊就卑 | 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份去接近地位低的人 | 《宋史·范仲淹传》 |
屈心抑志 | 指压抑自己的心情和意志 | 《楚辞·离骚》 |
屈才不用 | 指有才能的人未被重用 | 《旧唐书·李泌传》 |
屈体下人 | 指放下身段,向别人低头 | 《后汉书·王符传》 |
二、总结
“屈”字在成语中多用于表达“弯曲”、“委屈”、“屈服”、“忍让”等含义。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屈”的态度,也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和选择。
无论是“屈指可数”这种形容数量少的成语,还是“屈打成招”这样带有历史背景的成语,都展示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希望这篇总结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与“屈”有关的成语,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