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于墙典故】“兄弟阋于墙”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之间虽然在家中争吵(阋于墙),但面对外来的欺辱时,却能团结一致共同抵御。这一典故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兄弟之间虽有矛盾,但在外敌面前仍能齐心协力。
一、典故来源
《诗经·小雅·常棣》是一首赞美兄弟情谊的诗篇。其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成为后世引用最多的句子之一,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团结精神。
二、典故含义
“兄弟阋于墙”原意是指兄弟之间在家中发生争执,但当外人来侵犯时,他们能够放下分歧,共同应对。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谐与团结的重视。
三、现代引申意义
在现代社会,“兄弟阋于墙”常用于比喻内部出现矛盾或冲突,但在面对外部挑战时,仍然能够团结一致。它也可以用来劝诫人们不要因小事而伤及亲情,应以大局为重。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原文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含义 | 兄弟间虽有争执,但对外能团结一致 |
现代用法 | 比喻内部矛盾,但面对外敌时团结 |
文化意义 | 强调亲情与团结的重要性 |
延伸用途 | 用于劝诫、激励、文学创作等 |
总结:
“兄弟阋于墙”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亲情的力量往往是最坚实的后盾。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