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鼠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寓言性散文,以一只狡猾的老鼠为题材,借物喻人,讽刺世人贪婪、狡诈的本性。文章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体现了苏轼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与批判精神。
一、原文
吾室有鼠,窃食于庭,昼伏夜出,不避人耳目。其形小而黠,行止轻巧,状若有所谋。余尝欲捕之,然屡失其踪,终不能得。
一日,余方读书,鼠忽跃于案上,攫食砚中墨,复跳下,竟无一人见之。余大惊,呼家人共视,皆曰:“鼠也。”余笑曰:“鼠虽小,亦有智也。”
夫鼠之黠,非徒能藏身避害,亦能乘隙而动,趋利而逃。人之贪心,岂不如鼠?彼见利而忘义,遇险而不惧,其智亦可嘉也。
然则,鼠之黠,不过自保;人之黠,或为欺世。吾观世间之人,多以机巧为能,以权谋为道,实则如鼠之狡,终不免败露。
故曰:智不可恃,而德可久;巧不足恃,而诚可立。
二、释文
我的屋子里有一只老鼠,在庭院中偷吃东西,白天躲藏,夜晚出来活动,从不避开人的视线。它体型虽小,却非常狡猾,行动轻盈,似乎在谋划什么。我曾经多次想抓住它,但总是找不到它的踪迹,最终也没能成功。
有一天,我正在读书,那只老鼠突然跳到书桌上,抢走了砚台里的墨,然后又跳下来,竟然没人看到。我非常惊讶,叫来家人一起查看,大家都说:“是老鼠。”我笑着说:“老鼠虽然小,也有它的智慧。”
老鼠的狡猾不仅仅在于能藏身避祸,还懂得趁虚而入、趋利避害。人类的贪婪之心,难道不也像这只老鼠一样吗?他们见到利益就忘记了道义,遇到危险也不害怕,这种“智慧”也值得称赞。
然而,老鼠的狡猾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人的狡猾,可能是为了欺骗他人。我观察世上的人,很多人把机敏当作能力,把权术当作处世之道,其实和老鼠一样,最终还是会暴露。
所以说:聪明不能依赖,而品德才能长久;机巧不足以依靠,唯有真诚才能立足。
三、赏析与启示
《黠鼠赋》虽短,却寓意深远。苏轼通过一只老鼠的行为,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贪婪、狡诈与虚伪。他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耍手段,而在于修养品德;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投机取巧,而在于脚踏实地。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老鼠的描写,更是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读之令人深思,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