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在古代蜀国有一位名叫杜宇的君主,他仁慈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后来,他将王位禅让给了一位大臣,自己则隐居山林。然而,这位大臣却篡夺了王位,并对百姓横征暴敛。杜宇心痛不已,常常来到百姓中间诉说真相,但无人相信他的言辞。最终,他悲愤交加,选择了自我牺牲,投身江中以死明志。
据说,杜宇的灵魂化作了一只杜鹃鸟,日夜哀号,呼唤着人们觉醒。每当它啼叫时,喉咙都会被撕裂,流出鲜红的血液,洒落在大地之上,染红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因此,杜鹃鸟也被称为“杜鹃啼血”,成为忠诚与悲情的象征。
这个典故常用于形容那些为理想或正义献身的人,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忠贞情感的敬仰和怀念。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杜鹃啼血”这一意象经常出现,用以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