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条约是和哪个国家签订的】《虎门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它与《南京条约》一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口通商”体系。了解其签订背景、内容以及涉及的国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
一、
《虎门条约》又称《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是1843年10月8日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一份重要条约。它是《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进一步规定了中英之间的通商、关税、领事裁判权等内容,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丧失部分主权。
该条约的签订国是英国,因此《虎门条约》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签订的。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条约名称 | 虎门条约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
| 签订时间 | 1843年10月8日 |
| 签订地点 | 广东虎门 |
| 签订双方 | 清朝政府(中国)与英国 |
| 条约性质 | 不平等条约 |
| 主要内容 | 规定五口通商、关税协定、领事裁判权等 |
| 历史影响 | 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 |
三、简要说明
《虎门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尽管它表面上是对《南京条约》的补充,但实际上扩大了英国在中国的特权。例如,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自由居住、设立领事馆,并享有“治外法权”,即外国人在华犯罪由本国领事审理,这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总的来说,《虎门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典型代表,也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见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