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静谧与清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古代中秋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一、诗歌原文
> 十五夜望月
> 玉颗珊珊下玉楼,
> 江天一色无纤尘。
> 忽见蟾光新照处,
> 思君不见泪空流。
二、诗意总结
这首诗以中秋夜晚的月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月夜的宁静与美丽。诗中“玉颗珊珊”形容月光如珠玉般洒落,“江天一色”则表现了月光映照下的广阔天空与江水,一派澄澈。后两句则由景入情,抒发了诗人因望月而产生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三、诗歌解析表
| 诗句 | 字词解释 | 表达情感/意象 |
| 玉颗珊珊下玉楼 | “玉颗”指月亮,“珊珊”形容月光轻柔飘落;“玉楼”可能指月宫或高处 | 描写月光洒落的美景,营造出清冷、优雅的氛围 |
| 江天一色无纤尘 | “江天”指江面与天空,“纤尘”指微小的尘埃 | 表现月夜的纯净与辽阔,突出中秋夜的宁静 |
| 忽见蟾光新照处 | “蟾光”指月光,“新照处”表示突然出现的月光 | 引出诗人的情绪变化,从景到情的过渡 |
| 思君不见泪空流 | “思君”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泪空流”表明无奈与伤感 | 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情感深沉 |
四、总结
《十五夜望月》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诗人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浓厚的情感。这首诗在中秋佳节时被广泛传诵,成为表达思念与情怀的经典之作。
通过理解其内容和情感,我们更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