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被谁统一】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阶段,从公元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汉赵开始,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为止,这一时期共经历了近135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政权,包括“十六国”和东晋两个主要政权,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那么,东晋十六国最终是由谁来完成统一的呢?本文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呈现这一历史过程。
一、历史背景简述
东晋(317年-420年)是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南方建立的政权,定都建康(今南京)。而“十六国”则是指在北方相继出现的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包括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西秦、成汉、夏、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等。
这些政权之间互相争斗,战乱频繁,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北魏崛起后,才逐步结束了这种分裂局面。
二、统一过程概述
东晋十六国的统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北魏的崛起与扩张。北魏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最初势力较弱,但随着不断兼并周边政权,逐渐壮大。至北魏太武帝时期,已基本控制了黄河流域,并最终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的割据局面。
同时,东晋也在南方维持了一定的统治,但其内部腐败严重,最终被刘宋取代,标志着东晋的终结。
三、统一者总结
| 时间 | 事件 | 统一者 | 结果 | 
| 公元386年 | 北魏建立 | 拓跋珪 | 北方政权之一 | 
| 公元439年 | 北魏灭北凉 | 北魏 | 完全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 | 
| 公元420年 | 东晋灭亡,刘宋建立 | 刘裕 | 东晋终结,南朝开始 | 
四、结论
东晋十六国的统一,主要由北魏完成。北魏在历经数十年的征战后,最终消灭了北方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凉,实现了对整个北方地区的统一。与此同时,东晋也因内忧外患而灭亡,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因此,可以说,东晋十六国最终是由北魏统一的。这一统一不仅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也为后来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