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带有戈的成语

2025-10-26 19:47:25

问题描述:

带有戈的成语,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6 19:47:25

带有戈的成语】在汉语中,许多成语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还常常包含一些具有历史背景的字词。其中,“戈”作为古代兵器的一种,常出现在成语中,象征战争、武力或冲突。以下是一些“带有戈”的成语,并对其含义进行简要总结。

一、

“戈”是古代常见的冷兵器,多用于战争和防御。因此,在成语中出现“戈”字,往往与军事、战斗、争斗等主题相关。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战争文化,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了解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战争观和处世态度。

二、带有“戈”的成语一览表

成语 含义解释 出处/用法
干戈 指武器,比喻战争或冲突 《左传》:“干戈玉帛,以和为贵。”
戈矛 泛指兵器,比喻争斗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闻之,莫不恐惧,皆曰:‘项王若得天下,吾等皆为俘虏矣!’于是皆叛楚而归汉。汉王乃使樊哙入蜀,收其兵,与项羽战于垓下。项王败走,至乌江自刎。汉王遂定天下,封韩信为齐王,张良为留侯,萧何为丞相,樊哙为将军。于是天下大定,干戈止息。”
矢石 箭矢和投石,比喻战斗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率诸军出祁山,……矢石交下,将士奋勇。”
倒戈 调转武器攻击自己的一方,比喻背叛 《尚书·武成》:“受(纣)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
铄戈 锻造兵器,引申为战争 《后汉书·班超传》:“愿得三十人,从臣西行,到西域诸国,以天子威德,开其心,导其意,使知中国之盛,然后可以销戈。”
弃甲曳兵 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战败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金戈铁马 形容战争激烈,气势雄伟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无戈 没有武器,比喻没有威胁 《战国策·赵策四》:“今者,秦强而赵弱,赵无戈,不敢与之争。”
战戈 战场上的武器,比喻战争 《宋史·岳飞传》:“战戈未已,民困日甚。”

三、结语

“戈”在成语中不仅是具体的武器,更是战争、冲突、力量的象征。通过对这些成语的学习和理解,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从中汲取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智慧。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些含有“戈”的成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