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古诗诗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短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时光难留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诗意总结及内容分析。
一、诗歌原文
>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诗意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寺桃花在四月仍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诗中“人间四月芳菲尽”说明了平地上的花早已凋谢,而“山寺桃花始盛开”则突出了山中环境的独特性,使得桃花晚开,给人以惊喜。后两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则是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豁达与欣慰之情,即虽然春光已去,但在山中又发现了新的美景。
三、内容分析表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白居易(唐代) |
| 诗题 | 大林寺桃花 |
| 创作背景 | 唐代,诗人游览庐山大林寺时所作 |
| 主题 | 春光易逝、自然之美、人生感悟 |
| 意象 | 芳菲、桃花、山寺、春光 |
| 情感 | 感叹、惋惜、欣喜、豁达 |
| 结构 | 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
| 修辞手法 | 对比(人间 vs 山寺)、拟人(“春归无觅处”)、借景抒情 |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
| 思想内涵 | 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寄托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
四、结语
《大林寺桃花》虽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不仅展现了白居易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