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由自取是什么意思】“咎由自取”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灾祸或不幸是自己造成的,也就是说,事情的后果是由于自己的行为或决定引起的,责任完全在自己。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因为自身错误而招致不良后果的人。
一、
“咎由自取”出自《左传·宣公四年》:“谚曰:‘民各有心,何忧不治?’……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人先成其民,而后致力于神。今弃其民,而谋于神,非所及也。故曰:‘咎由自取’。”原意是指灾祸是自己招来的,后来引申为因自己的行为导致不良后果,应由自己承担。
该成语强调个人的责任意识,提醒人们做事要谨慎,避免因一时冲动或错误判断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二、表格形式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示例 | 延伸意义 |
咎由自取 | 灾祸或不幸是自己造成的 | 《左传·宣公四年》 | 多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反省 | 他因为贪图小利,结果被骗,真是咎由自取。 | 强调个人责任与后果的关系,提醒人们做事需谨慎 |
咎 | 罪过、过错 | - | - | - | - |
由 | 因为、由于 | - | - | - | - |
自取 | 自己招来 | - | - | - | - |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适用于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时,指出其行为导致了不良后果。
- 语气:偏正式、批评性,带有警示意味。
- 搭配词:常与“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等成语连用。
四、注意事项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过于严厉,以免引起误解。
- 不宜用于亲密关系中,否则可能显得冷漠或缺乏同理心。
- 可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增强表达效果。
通过了解“咎由自取”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到三思而后行,避免因一时疏忽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