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颊炎】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中。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在夏秋季高发,症状以发热、咽痛、口腔疱疹为主要表现,一般预后良好,但需注意与手足口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一、疾病概述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疱疹性咽颊炎 |
病原体 | 肠道病毒(如柯萨奇A组病毒) |
传播途径 | 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粪-口途径 |
易感人群 | 婴幼儿为主,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 |
发病季节 | 夏秋季多见 |
潜伏期 | 2~7天 |
传染期 | 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1周 |
二、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发热 | 多为低至中度发热,少数可出现高热 |
咽痛 | 咽部明显疼痛,进食困难 |
口腔疱疹 | 咽部及软腭出现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
食欲减退 | 因咽痛导致进食减少 |
全身症状 | 少数伴有乏力、头痛等 |
三、诊断与鉴别
项目 | 内容 |
诊断方法 | 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初步判断,必要时可做病毒核酸检测 |
鉴别诊断 | 需与手足口病、咽结合膜热、扁桃体炎等相鉴别 |
特征区别 | 疱疹性咽颊炎多表现为咽部疱疹,而手足口病则常见于口腔、手足部位 |
四、治疗与护理
项目 | 内容 |
对症治疗 | 退热、止痛、保持水分摄入 |
护理要点 |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休息 |
抗病毒治疗 | 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病情较重者可考虑 |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
五、预防建议
措施 | 内容 |
个人卫生 | 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 |
环境卫生 | 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 |
隔离措施 | 患者应居家隔离,避免去公共场所 |
增强体质 |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
总结:
疱疹性咽颊炎虽为自限性疾病,但因其高发于婴幼儿,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合理护理措施。同时,加强日常预防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如有持续高热或精神状态差,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