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词语解释】“负隅顽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困境中仍不放弃抵抗的行为。这个词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多用于形容敌人或对手在被包围、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反抗。
一、词语解释
词目:负隅顽抗
拼音:fù yú wán kàng
释义:指在被围困或处于劣势时,仍顽强抵抗,不肯投降或认输。
出处: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宋,宋人请降,楚人弗许,遂战。……晋人退,楚人追之,至邲,楚人败绩。楚子曰:‘吾不能事晋矣!’乃归。宋人闻之,曰:‘楚人负隅而战,不可当也。’”
近义词:死守、顽抗、负险固守
反义词:投降、屈服、顺从
二、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例句 |
| 用于描述敌对势力 | 敌军虽已陷入绝境,但仍负隅顽抗,不肯投降。 |
| 用于形容个人或团体的不屈精神 | 面对困难,他始终负隅顽抗,不愿轻易放弃。 |
| 带有批评意味 | 这种负隅顽抗的态度,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
三、词语结构分析
| 成分 | 解析 |
| 负 | 依靠、凭借 |
| 隅 | 角落、边远的地方,引申为据点或阵地 |
| 顽抗 | 坚强抵抗、不屈服 |
整体含义是:依靠某个角落或据点进行顽强抵抗。
四、总结
“负隅顽抗”是一个具有较强语义色彩的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在不利局势下仍不放弃抵抗的行为。它既可以用来形容敌人的强硬态度,也可以用于表达个人或团队在逆境中的坚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褒扬其正面意义。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负隅顽抗 |
| 拼音 | fù yú wán kàng |
| 释义 | 在被围困或劣势中仍顽强抵抗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 近义词 | 死守、顽抗、负险固守 |
| 反义词 | 投降、屈服、顺从 |
| 用法 | 描述敌对势力或个人的不屈行为 |
| 语义色彩 | 贬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负隅顽抗”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行为和心理的写照。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情境合理使用,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