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于窠臼什么意思】一、
“落于窠臼”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行为、思想、创作等方面陷入了固定的模式或传统框架中,缺乏创新和突破。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表示一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状态。
“窠臼”原意是指鸟兽栖息的巢穴,后引申为旧有的格式、惯例或习惯。因此,“落于窠臼”可以理解为“落入了旧有的框框之中”,即没有跳出传统的束缚。
在实际使用中,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文章、艺术作品、思想观念等缺乏新意的表现。例如,一部电影如果情节老套、角色设定陈词滥调,就可能被评价为“落于窠臼”。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落于窠臼 |
| 拼音 | luò yú kē jiù |
| 含义 | 形容陷入固定的模式或传统框架,缺乏创新 |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典籍,现代常用表达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文章、艺术、思想等缺乏新意 |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 |
| 近义词 |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老生常谈 |
| 反义词 | 突破常规、独辟蹊径、别具一格 |
| 例句 | 他的论文内容虽详实,但观点却落于窠臼,缺乏新意。 |
三、结语
“落于窠臼”作为一个常用的成语,提醒我们在学习、工作和创作中要勇于突破传统,避免思维固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保持活力与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