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全文译文及释文】《寒食帖》是北宋著名书法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内容为苏轼自述在寒食节期间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书法遒劲有力,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本文将对《寒食帖》的全文进行翻译与释义,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其内容与意义。
一、寒食帖原文
>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 梅花与桃李,不争风雨时。
> 红紫乱纷纷,开尽无寻处。
> 老去怕看新,春来不觉老。
>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 吾生如寄耳,何须叹久迟。
> 草堂无主燕飞回,寂寞空庭春欲晚。
>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 但得猪肉熟,不辞长作客。
>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上春风动客船。
> 好酒无情,醉后更无言。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二、全文译文
| 原文 | 译文 |
|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 我来到黄州,已经经历了三个寒食节。 |
|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 每年我都想珍惜春天,但春天一去便无法挽回。 |
|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 今年又遇到连绵的雨天,两个月如同深秋般萧瑟。 |
| 梅花与桃李,不争风雨时。 | 梅花和桃花不在风雨中争艳。 |
| 红紫乱纷纷,开尽无寻处。 | 红花紫花纷纷开放,却在凋谢后无处可寻。 |
| 老去怕看新,春来不觉老。 | 年纪大了,害怕看到新的事物,春天来了却感觉不到衰老。 |
|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 坐着发呆,既为他人悲伤,也为自身叹息,人生能有多久? |
| 吾生如寄耳,何须叹久迟。 | 我的人生就像寄居一样,何必感叹时间的流逝? |
| 草堂无主燕飞回,寂寞空庭春欲晚。 | 草堂无人,燕子飞回,空荡的庭院里春天即将过去。 |
|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 黄州的猪肉很好,价格便宜得像泥土一样。 |
| 但得猪肉熟,不辞长作客。 | 只要猪肉煮熟了,我不介意长期做客。 |
|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上春风动客船。 | 清晨新火点燃,炊烟升起,湖上的春风吹动游船。 |
| 好酒无情,醉后更无言。 | 美酒无情,喝醉之后更无话可说。 |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我也是匆匆的旅人。 |
三、释文与赏析
| 内容 | 释义与赏析 |
|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 表达苏轼被贬黄州后的漂泊感与时间的流逝。 |
|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 对春天短暂的感慨,也隐喻人生无常。 |
|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 描述环境恶劣,烘托心境低落。 |
| “梅花与桃李,不争风雨时。” | 以自然景物寄托高洁情操,表达不随波逐流之意。 |
| “吾生如寄耳,何须叹久迟。” | 表达豁达的人生态度,超脱世俗烦恼。 |
|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 生活中的平凡乐趣,体现苏轼的乐观精神。 |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最具哲理之句,道出人生短暂、旅途无常的本质。 |
四、总结
《寒食帖》不仅是苏轼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一篇充满人生感悟与生活情趣的诗文。通过文字与书法的结合,苏轼将个人情感、社会现实与哲学思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位文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苏轼 |
| 创作时间 | 元丰五年(1082年) |
| 体裁 | 行书诗帖 |
| 主题 | 寒食节、人生感慨、生活情趣 |
| 艺术价值 | “天下第三行书” |
| 文学价值 |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
| 历史背景 |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帖为其谪居期间所作 |
如需进一步了解《寒食帖》的书法风格或历史影响,可参考相关研究资料或参观博物馆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