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有遗篇是什么意思】“东临碣石有遗篇”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之一,原句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这句诗中的“东临碣石”指的是曹操在《观沧海》中所写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遗篇”则指曹操留下的诗篇。
以下是对该诗句含义的总结与分析: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五 |
| 原文 |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
| 背景 | 李贺借古抒怀,借曹操的《观沧海》表达对国家兴亡、个人抱负的感慨 |
二、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东临碣石 | 指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 遗篇 | 指曹操留下的诗篇或历史遗迹 |
| 萧瑟秋风 | 描写秋天的萧瑟景象,象征时局动荡或人生无常 |
三、诗句含义解析
“东临碣石有遗篇”一句,表面上是说:我来到东边的碣石山上,看到曹操留下的诗篇。实际上,这是李贺在借古讽今,借曹操的壮志豪情和历史功绩,来反衬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萧瑟秋风今又是”则进一步渲染了时代的苍凉感,暗示虽然过去英雄辈出,但如今却已物是人非,令人唏嘘。
四、情感与主题
| 项目 | 内容 |
| 情感 | 抒发对历史的缅怀、对现实的不满、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 主题 | 借古抒怀,表达对国家兴亡、个人抱负的深刻思考 |
五、总结
“东临碣石有遗篇”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它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也透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忧思。通过引用曹操的诗作,李贺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富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如需进一步探讨李贺的其他作品或《观沧海》的解读,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