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错误属于既遂吗】在刑法理论中,“打击错误”是一个常见的概念,指的是行为人意图侵害某一对象,但由于行为失误或判断错误,实际侵害了其他对象的情形。例如,甲想杀害乙,但因瞄准不准,误将丙打死。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是否构成“既遂”,是司法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
下面将从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学理观点以及实务处理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法律定义
打击错误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故意,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击中原本的犯罪对象,反而造成了其他对象的损害。其核心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与客观结果之间的错位。
二、构成要件
1. 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明确的犯罪故意;
2. 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但实际侵害的对象与预期不同;
3. 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行为与实际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 结果发生:实际侵害结果已经发生。
三、学理观点
| 学派 | 观点 |
| 部分犯罪共同说 | 认为打击错误中,行为人对实际侵害对象构成犯罪既遂,对原目标对象则可能构成未遂。 |
| 具体符合说 | 强调行为人主观意图与客观结果必须一致,否则不构成既遂。 |
| 法定符合说 | 认为只要行为人具备犯罪故意,且客观上造成了一定危害结果,无论对象是否一致,均可构成既遂。 |
四、实务处理
在司法实践中,打击错误通常被视为“既遂”,理由如下:
- 行为人主观上有明确的犯罪故意;
- 实际结果已发生,社会危害性已实现;
- 若仅认定为未遂,可能纵容犯罪行为,不利于保护法益。
但也有例外情况,如行为人虽有故意,但因情节轻微或无实际损害后果,可能被认定为未遂或不构成犯罪。
总结
打击错误是否属于既遂,取决于行为人主观故意与客观结果是否匹配,以及司法机关对法益保护的重视程度。在多数情况下,打击错误会被认定为既遂,但具体案件仍需结合案情综合判断。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标题 | 打击错误属于既遂吗 |
| 定义 | 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故意,但实际侵害了非预期对象 |
| 构成要件 | 主观故意 + 客观结果 + 因果关系 + 结果发生 |
| 学理观点 | 部分犯罪共同说、具体符合说、法定符合说 |
| 实务处理 | 多数情况下认定为既遂,视具体情况而定 |
| 结论 | 打击错误通常属于既遂,但需结合个案分析 |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案例或具体法律条文,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