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的成语有哪些】“颜”在汉语中常用来表示面容、脸色或颜色,因此与“颜”相关的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表情、气质、容貌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包含“颜”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
在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颜”字常出现在成语中,用来形容人的外貌、情绪或态度。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容貌、情感和品德的关注。以下是部分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颜”字成语,涵盖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使用场景。
二、包含“颜”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用法 |
面不改颜 | 脸色不变,形容非常镇定 | 《后汉书·王符传》 |
喜形于颜 | 喜悦的心情表现在脸上 |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
眉开眼笑 | 形容高兴的样子 | 《西游记》 |
满面红光 | 脸色红润,显得健康有精神 | 《红楼梦》 |
无精打采 | 精神不振,脸色不好 | 《儒林外史》 |
五颜六色 | 形容色彩繁多 | 《水浒传》 |
表情各异 | 表现出来的神色各不相同 | 《世说新语》 |
垂头丧气 | 精神颓丧,脸色难看 | 《三国演义》 |
三顾茅庐 |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 | 《三国志》 |
老羞成怒 | 因羞愧而发怒 | 《聊斋志异》 |
三、结语
“颜”字成语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在表达人物情绪、外貌特征以及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了解这些成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适当运用这些成语,能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