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楫的详细解释

2025-10-10 10:51:00

问题描述:

楫的详细解释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0 10:51:00

楫的详细解释】“楫”是一个汉字,常用于古代船舶或船只的结构中。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并不常见,但在历史、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字义、来源、用法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楫”进行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其关键信息。

一、字义与来源

“楫”字由“木”和“及”组成,原意是指船桨,是古代用来划船的工具。在古代文献中,“楫”多用于描述船上的操作工具,尤其在战争、交通、捕鱼等场景中广泛使用。

- 本义:船桨,用于推动船只前进。

- 引申义:象征力量、行动、航行的方向或手段。

二、字形演变

阶段 字形 说明
甲骨文 未见明确记载 可能为早期象形文字,尚未有确切形态
金文 有类似“木”和“及”的组合 表示与木制工具有关
小篆 形似“木”加“及” 结构清晰,基本定型
汉字 现代标准写法 左“木”右“及”,笔画分明

三、用法与例句

“楫”在古文中多用于描写船只或航海活动,以下是一些典型用法:

1.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虽未直接出现“楫”,但“舟楫”常被用来指代船只。

2.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舟楫”在此处表示船只,暗示渡河所需工具。

3.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 虽未直接提及“楫”,但“舟楫”常与“行舟”并用,体现水上出行方式。

四、文化意义

“楫”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象征力量与方向:船桨代表掌控方向的能力,寓意掌握命运。

- 历史与文明的见证:古代水路交通依赖“楫”,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 文学中的隐喻:常用于比喻行动、努力或人生旅程中的助力。

五、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楫”已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以下语境中:

- 古文阅读:如《诗经》《楚辞》《史记》等文献中。

- 历史研究:用于分析古代交通工具和文化。

- 文学创作:作为修辞或象征性词汇使用。

六、总结表

项目 内容
汉字
拼音
部首
笔画 13
本义 船桨,用于划船
引申义 力量、方向、行动工具
常见出处 《诗经》《史记》《三国志》等
文化意义 象征掌控、方向、文明发展
现代使用 多见于古文、历史、文学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楫”虽不常见于现代口语,但在古代文化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实用工具的名称,更是历史、文化与象征意义的结合体。理解“楫”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古代社会的运行方式与思想表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