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是什么故事】“一字千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精炼、价值极高。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关于一位历史人物和一部重要著作的故事。
一、故事背景总结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
人物:吕不韦、门客、嬴政(秦始皇)
事件: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吕氏春秋》,完成后悬赏千金,邀请天下人修改一个字,最终无人能改,故称“一字千金”。
二、故事内容简述
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并为未来的继承人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积累政治资本,召集门客编纂了一部综合性典籍——《吕氏春秋》。这部书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
书成之后,吕不韦将其公布于市,宣称:“谁能改动其中一个字,就赏金一千两。”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这本书的完美无缺,同时也彰显自己的学识与权威。
结果,整整一年过去,没有人能够改动一个字,于是“一字千金”的说法便流传开来,成为形容文字价值极高的成语。
三、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字千金 |
| 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 意思 | 形容文字极其精炼、价值极高 |
| 故事主角 | 吕不韦、门客、嬴政 |
| 故事背景 | 战国时期,吕不韦为巩固权力,组织编撰《吕氏春秋》 |
| 故事经过 | 《吕氏春秋》完成后,吕不韦悬赏千金,邀请他人修改一个字,无人成功 |
| 故事结果 | 无人能改,成语“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称赞文章、语言简洁有力、价值极高 |
四、延伸理解
“一字千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文字力量的认可。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好文章并非靠堆砌辞藻,而是靠精准、深刻和凝练。在今天,无论是写作、演讲还是表达,都能从中得到启发:言简意赅,才是最高境界。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成语的来源,也看到了古代思想家对知识的重视和对文字的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