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千金故事来源是什么】“敝帚千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自己拥有的东西非常珍惜,即使它看起来并不值钱。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关,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
“敝帚千金”出自《汉书·张释之传》,讲述的是西汉时期一位名叫张释之的大臣在面对皇帝赏赐时,表现出对旧物的珍视之情。他虽然得到贵重的赏赐,却更珍惜自己曾经使用过的破旧扫帚,认为它虽不值钱,但对自己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后人用“敝帚千金”来形容人们对于自己拥有之物的珍视,即使它们在别人眼中毫无价值。
该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旧物的情感,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重视“情义”和“珍惜”的价值观。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敝帚千金 |
出处 | 《汉书·张释之传》 |
原文出处 | “夫以一缕之帛,一寸之刃,而制于人,何其弱也?然其所爱者,非为利也,乃其心之所系也。”(注:此为意译) |
意思 | 虽是破旧的扫帚,也像千金一样珍贵。比喻对旧物的珍视。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对旧物或旧感情的珍惜,强调情感价值高于物质价值。 |
文化内涵 | 体现中国古代重视情感、珍惜旧物的文化观念。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文学、演讲、日常交流中,表达对过往经历或物品的怀念与珍惜。 |
三、延伸思考
“敝帚千金”不仅仅是对旧物的珍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新事物、新体验,但“敝帚千金”提醒我们,有些东西虽然看似普通,却承载着重要的回忆和情感价值。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快节奏、高消费的社会中,更需要我们学会珍惜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