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便成仁到底是什么意思】“不成功便成仁”是一句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成语,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坚定的决心和牺牲精神。这句话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说,真正的志士和仁人,不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甚至愿意牺牲生命来成就仁义。后人将此引申为“不成功便成仁”,强调在追求理想或目标的过程中,若不能成功,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屈服于失败。
一、
“不成功便成仁”原意是指为了坚持仁德、正义或理想,即使失败也要以死明志,表现出极强的信念与牺牲精神。现代语境中,这句话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项事业或理想的执着,即便面临巨大困难,也绝不轻言放弃。
该说法在历史上多用于形容革命者、烈士等为了国家、民族或信仰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如今则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激励人心的表达,强调决心和毅力的重要性。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 |
原文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引申含义 | 不成功就宁愿牺牲生命,体现坚定信念与牺牲精神 |
现代用法 | 表达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强调决心与毅力 |
常见使用场景 | 革命、奋斗、励志、历史人物评价等 |
与“成仁”关系 | “成仁”指实现仁德,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
与“不成功”关系 | 表示若未能达成目标,仍选择坚守信念 |
文化内涵 | 强调道德、忠诚、牺牲与责任 |
三、结语
“不成功便成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信仰、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与传承。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也许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