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的意思古文】在古汉语中,“俱”是一个常见字,其含义丰富,使用广泛。它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示“一起、都、全”等意思,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共同状态。以下是对“俱”的古文意义进行总结,并结合实例说明。
一、
“俱”在古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1. 一起、共同:表示两个人或多个事物同时发生或存在。
2. 都、全部:表示全部、全部人或物都包含在内。
3. 尽、完:有时表示“全部、完全”,如“俱往矣”。
在古籍中,“俱”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诗词、史书、典籍中较为常见。它的使用往往能增强句子的节奏感和表达力。
二、表格展示
汉字 | 古文释义 | 示例句 | 释义解释 |
俱 | 一起、共同 |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此处无“俱”) 《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之好,今俱在。” | 表示双方同时存在或行动 |
俱 | 都、全部 |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注:此例中“俱”未出现,但可参考类似用法) | 表示全部、所有人或事物 |
俱 | 尽、完 | 《楚辞·九章·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民生之多艰!……忠臣不遇于君兮,谗言反以自代。” 《庄子·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注:此例中“俱”未出现,但“尽”为同类词) | 表示全部完成或消失 |
三、结语
“俱”作为古文中常见的虚词,具有丰富的语义和灵活的用法。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无论是“一起”、“都”还是“尽”,都能体现出古汉语的简洁与深意。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对比,可以更清晰地掌握“俱”的古文意义及其应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