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提面命简单释义】“耳提面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载输载行,左右陪侍。莫肯下遗,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原意是指长辈对晚辈的恳切教导,后来引申为反复叮嘱、耐心教导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耳提面命”常用来形容人对他人进行非常细致、耐心的指导或劝告,强调的是教导的认真与严肃性。这个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带有尊重和敬重的意味。
一、成语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耳提面命 |
拼音 | ěr tí miàn mìng |
出处 | 《诗经·大雅·抑》 |
释义 | 指长辈对晚辈的恳切教导,后引申为反复叮嘱、耐心指导。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对他人认真教导的态度。 |
近义词 | 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
反义词 | 不闻不问、敷衍了事、置之不理 |
例句 | 父亲耳提面命地教导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
二、使用场景说明
“耳提面命”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家庭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导,强调耐心与细致。
2. 职场指导:上级对下属的反复叮嘱与培训。
3. 学术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或人生方向的引导。
4. 正式场合:如演讲、报告等,表达对听众的重视与关心。
三、注意事项
- “耳提面命”虽有“提耳”“面命”的动作描写,但现代使用中更注重其含义,而非字面动作。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轻松或随意的场合使用,以免显得过于正式或生硬。
- 该成语感情色彩偏正面,强调教导者的认真态度和被教导者的接受程度。
四、总结
“耳提面命”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教育与沟通的重视。它不仅表达了教导的认真态度,也体现出一种尊重与关怀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