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砍头息合法么】“贷款砍头息”是许多借款人面对贷款时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所谓“砍头息”,是指在贷款发放时,贷款机构从本金中预先扣除一部分利息或费用,借款人实际拿到的金额少于合同约定的贷款金额。这种做法是否合法?本文将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关键信息。
一、什么是贷款砍头息?
贷款砍头息是指贷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后,贷款机构在发放贷款时直接扣除部分利息或手续费,导致借款人实际到账的金额少于合同约定的贷款金额。例如:借款10万元,贷款机构扣除2万元作为“利息”或“服务费”,借款人实际只拿到8万元。
二、贷款砍头息是否合法?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贷款砍头息属于违法操作,主要依据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2. 《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7〕56号)明确指出,禁止金融机构以“砍头息”等名义变相收取高额费用。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也明确规定,若借款合同中存在“砍头息”条款,法院将依法认定该条款无效,并按实际借款金额计算利息。
因此,贷款砍头息不仅不合法,还可能构成高利贷或非法经营行为。
三、借款人如何应对“砍头息”?
1. 保留证据:包括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明贷款机构存在“砍头息”行为。
2. 向监管部门投诉:可向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或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
3. 申请仲裁或诉讼:若已发生纠纷,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4.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避免使用非法放贷平台,降低被“砍头息”的风险。
四、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贷款砍头息指贷款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提前扣除部分利息或费用,借款人实际收到的金额少于合同金额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
是否合法 | 不合法,属于违法行为 |
后果 | 可能构成高利贷、非法经营,法院可认定合同无效 |
借款人应对方式 | 保留证据、投诉举报、法律维权、选择正规机构 |
五、结语
贷款砍头息虽然在一些非正规借贷中较为常见,但其本质是违法的,严重损害了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借款人应提高警惕,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防止自身权益受损。如遇此类情况,应及时采取合法手段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