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犯有什么特征】在刑法理论中,“继续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在犯罪构成与刑罚适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继续犯”的特点,本文将从其定义出发,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和实务案例,对继续犯的特征进行系统总结。
一、继续犯的定义
继续犯,又称持续犯,是指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且这些行为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形成一个整体的犯罪过程。典型的如非法拘禁罪、非法持有枪支罪等。
二、继续犯的主要特征
为便于理解,以下以加表格的形式,对继续犯的特征进行归纳:
| 特征 | 内容说明 |
| 1. 行为的持续性 | 继续犯的行为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持续一段时间,行为状态处于持续之中。例如非法拘禁,行为人持续控制被害人的人身自由。 |
| 2. 犯罪故意的同一性 | 行为人实施多个行为时,均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而非多次独立的故意。如长期非法持有枪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持续非法持有的故意。 |
| 3. 行为之间的关联性 | 各个行为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整体的犯罪过程,不能简单地割裂开来单独评价。例如,非法拘禁过程中伴随殴打、威胁等行为。 |
| 4. 法律评价的整体性 | 在司法实践中,继续犯通常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犯罪行为,而不是数个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一般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一罪论处。 |
| 5. 犯罪状态的延续性 | 继续犯的犯罪状态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直至行为人主动终止或被司法机关制止。例如,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可能持续多年。 |
| 6. 刑事责任的单一性 | 尽管行为人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实施行为,但根据法律规定,通常只按一罪定罪量刑,避免重复处罚。 |
三、结语
继续犯作为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体现了刑事立法对持续性犯罪行为的特殊处理方式。其核心在于行为的持续性、主观故意的统一性以及法律评价的整体性。理解继续犯的特征,有助于准确把握犯罪行为的本质,合理适用法律,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条文或典型案例,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罪)、第128条(非法持有枪支罪)等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