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在哲学中,关于人类是否能够认识世界的问题,历来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这两种观点反映了对知识、真理和现实本质的不同理解。
一、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完全可以被认识的,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也就是说,人类可以通过实践、经验或理性推理来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种观点强调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但可以不断扩展的,最终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可知论则主张,世界的本质是无法被完全认识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有其局限性,某些问题(如宇宙的终极本质、灵魂的存在等)是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不可知论者通常不否认世界的存在,但他们认为我们无法确定其真实状态。
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对“人能否认识世界”的看法。可知论持肯定态度,不可知论则持保留或否定态度。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可知论 | 不可知论 |
基本观点 | 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现实 | 世界本质上是不可被完全认识的,人类的认知有局限 |
对认识的看法 | 认识是可能的,且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深化 | 认识是有限的,某些领域无法被彻底了解 |
对世界的看法 | 世界是可理解的,存在客观真理 | 世界可能存在不可知的部分,真理可能是相对的 |
代表人物 | 笛卡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 康德、休谟、现代不可知论者 |
实践意义 | 鼓励探索、追求真理、推动科学发展 | 强调谦逊、承认知识的边界、避免盲目自信 |
哲学立场 | 辩证唯物主义、经验主义 | 怀疑主义、不可知主义 |
三、结语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虽然在认识论上存在分歧,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认知能力的深刻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也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做到理性与谦逊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