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的原始意义】“且”是一个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其含义丰富,用法多样。在古汉语中,“且”不仅有表示时间的“将要”、“将近”的意思,还有表示递进、并列、让步等逻辑关系的功能。本文将从“且”的原始意义出发,结合具体例句和用法,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
一、
“且”在古代汉语中的原始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示时间上的“将要”或“快要”:常用于表示动作即将发生或状态即将出现。
2.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用于连接两个动作或状态,表达“而且”、“并且”的意思。
3.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尚且”、“就连”,用于强调某种情况的极端性。
4. 表示假设关系:类似于“如果”,用于提出假设条件。
5. 表示疑问语气:在某些语境中,用于加强疑问语气。
通过分析这些原始意义,可以看出“且”在古汉语中具有较强的语法功能,是构建句子逻辑关系的重要工具。
二、表格展示
用法 | 含义 | 举例 | 现代汉语对应 |
表示时间上的“将要” | 将要、快要 | “且行千里,终须一别。” | 即将 |
表示并列/递进 | 并且、而且 |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不争。且贤者也。” | 而且 |
表示让步 | 尚且、就连 | “虽千万人吾往矣,且不惧。” | 尚且 |
表示假设 | 如果、即使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如果 |
表示疑问 | 加强疑问语气 | “且汝何知?” | 何况你 |
三、结语
“且”作为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虚词,其原始意义在不同语境下呈现出多样的用法。理解其本义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且”虽然不再常用,但在一些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仍保留着其独特的表达功能。因此,学习“且”的原始意义,对于深入理解古文、提升语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