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什么意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一句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古语,常与古代帝王的合法性、权力来源及统治理念相关。这句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含义深刻,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命和皇权神圣性的认知。
一、文字解释
- 受命于天:意指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即“天命所归”。古代帝王常常以“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上天选定的统治者。
- 既寿永昌:表示国家长治久安、国运长久、繁荣昌盛。“既寿”意为寿命长久,“永昌”则是永远兴盛的意思。
合起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表达了帝王受天命而治天下,期望国家长久稳定、繁荣昌盛的理想。
二、历史背景
此语最早见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性,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在传国玉玺上,象征着皇权的合法性和永恒性。此后,这一说法被历代王朝沿用,成为帝王登基时常用的政治口号。
三、文化意义
1. 天命观: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天命”是核心概念之一,强调统治者的合法性来源于天意。
2. 皇权神化:通过“受命于天”,帝王被神化为天意的执行者,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3. 国家稳定:表达对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期望。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含义 | 受天命而治,国家长久昌盛 |
历史背景 | 秦始皇时期,用于彰显皇权合法性 |
文化意义 | 天命观、皇权神化、国家稳定 |
使用对象 | 古代帝王、传国玉玺 |
现代应用 | 用于历史研究、文化解读 |
五、结语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不仅是一句政治宣言,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古人对天命、皇权和国家命运的理解,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